近期,高考帶動汽車行業熱議:吹滅別人的燈,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,阻擋別人的路,也不會讓自己行的更遠?!耙换í毞挪皇谴?,百花齊放春滿園”。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花朵,就算這朵花再美,那也是單調的。良性競爭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,我們期待行業百花齊放春滿園。
筆者前幾天發表了“隨州專用汽車發展憂思錄”,引起企業、政府部門、行業組織、金融機構等方面廣大讀者的熱情關注,并與筆者積極聯系溝通,探討各種話題,筆者表示一并感謝!
一篇短文何以引起廣大讀者的強烈共鳴,靜極而思,無外乎兩種情況:
一是目前行業狀況非常不好;
二是未來情況怎么樣?
我悄然點燃一支香煙,視線的前方是黃鶴樓,鸚鵡洲的江面上船帆稀少,繁忙景象不在。筆者多年前寫過《中國專用汽車工業史(1991-2010)》,深思近十幾年來我國專用汽車行業的罪與罰,一個可怕的念頭忽現腦海,未來,我們還有未來么?
目前,“俄烏戰事”正酣,世界經濟深陷泥潭,導致出口不足,國內哀聲一片。今年國內CPI持續下跌,5月份環比下降0.2%,很多產品價格在下跌。PPI已經連續7個月負增長,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還將繼續負增長。制造業出廠價格指數跌到48.8,比上月下降0.4個百分點;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跌到40.8,比上月下降5.6個百分點,都是歷史性低位。環比指數的持續下降,反映出制造業經濟繼續收縮。前期廠家高價購買原材料,制造周期完成交付產品時,出現需求不足,整車價格下跌,給行業帶來雙重夾擊。如今年3月,全國詬病東風本田公司不講“武德”,聯合地方政府加大購車補貼,攪起整個江湖一片動蕩;近期,新能源汽車賣一輛虧一輛,新能源企業的臉都哭綠了。究其因,去年四季度原材料價格很貴,汽車成本攤高,今年3月起,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,汽車價格跟風下跌,庫存商品多,造成廠商之間大打出手,還講什么“武德”,活命才是根本。
原來,專用汽車企業基本上是以銷定產,企業庫存和存貨少,企業壓力小、周轉快,可以靈活多變,市場抗擊打能力強。沒想到,曾幾何時,隨著競爭的加劇,很多廠家為迎合市場的高峰期而達到及時搶單之目標,提前加大庫存和布置前置產品,學主機廠“填鴨式”銷售策略,沒想到,此輪受傷更加嚴重。上述因素也基本是行業今年普遍“喊冷 叫悲”的直接原因。筆者多次提出,主機廠產品定位、市場定位較專用汽車企業有很大的不同,如過去的一臺捷達車,多年型式不改,一年十幾萬的銷量可以保持很多年,賺的讓廠家都不好意思,而專用汽車不能,背后的原因值得專用車企業深思,主機廠的江湖與專用車的小水塘有著天壤之別??梢哉f,部分企業營銷戰略定位出現嚴重偏差。
關于企業猛增,銷量萎靡之間的二元矛盾,筆者在“中國專用汽車十年發展報告(2013年-2022年)”中詳細統計了2013年以來,中國專用汽車生產企業增長的迅猛狀況,其中自2017年開始,每年新增的企業數均在100家以上,2019年高達219家,截至2023年4月,據不完全統計,專用汽車生產企業已達2209家,較多的省份有:山東省467家,湖北省229家,江蘇省185家,河北省176家,河南省164家。2017年至今,新增企業總數超過千家,也就是說,2017年至今企業總數將近翻了一翻,而2017年總銷量232.64萬輛(含“3、5、9字頭”,下同),2022年總銷量128.99萬輛,歷史最高峰的2019年總銷量為302.11萬輛。兩者對比,企業增長過快,市場需求不足,兩個維度的嚴重擠壓,可以看出,專用汽車行業目前的生存境況何其艱難。
此外,疫情期間的強刺激政策,導致企業盲目擴大產能,再加上工藝水平的進步,生產效率提高較快,企業堆積的產能更大;據行業內人士透露,隨著“放管服”的深入發展,下一步,企業準入可能真正下放到各省的經信口,屆時,估計群雄又將并起,江湖又是一片狼煙?!胺拧笔恰胺拧绷?,其它的根據現實表現說實話也無太好的辦法,剩下的估計會充分的交給市場。在“閘口”一松的背景下,由于缺乏冷靜的思考和行業指導,行業內資本和非行業內資本快速涌入,并且,筆者注意到,新增的企業多數從事普通半掛、工程和物流,如山東、河北地區表現的尤為明顯?!芭硕嗬钡暮凶右呀洿蜷_,行業一管就死,一放就亂的魔咒就像一個輪回,實在讓人無言。
區域化,曾經的激情四射,現在的有苦難言。前幾年,中華大地從南到北,從東到西,幾乎每個省份中的諸多地區都在進行專用汽車的區域化發展,如遼寧的鐵嶺、沈陽,河北保定、石家莊、邢臺、邯鄲一線,山東菏澤、濟寧地區,湖北“汽車走廊”,寧夏石嘴山至銀川,蘇北的徐州地區、蘇南的揚州地區,河南不僅新鄉焦作諸侯并立、駐馬店又在狼煙四起,江西高安,福建龍巖,湖南長沙及周邊,陜西西安至寶雞,山西大同,川渝地區,新疆南北疆等等,其中筆者深度親自參與的不下十個。筆者與諸多地方政府均進行過深入溝通,究其因,一是錯誤的認為專用汽車等同于汽車,會帶來高產值、高稅收、高就業、拉動性強;二是諸多地方政府的產業選擇性不多,在個別地區的“高光”誘導下,紛紛下場,如湖北的隨州,山東的梁山是很多地方政府的“朝拜”之地;三是以前的準入很難,很多的地方政府又缺乏汽車產業,想方設法的想擁有汽車產業而不擇手段,所以招商手段無所不用其極,在土地、稅收、貸款、產業扶持資金等方面準備了很多的“炮彈”,有條件的上,無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,極大的催化專用車產業在本地區的畸形發展。四是,汽車產業很多地方政府放在政治正確的角度,是產業選擇的重要目標,政府意志強烈。如,過去寧夏地區一經銷商在當地成功改裝了自卸車(注:經銷商無專用汽車生產資質)后,引得省領導親自前往,并自豪的宣布,從今以后,我寧夏地區也擁有汽車產業了,一時轟動賀蘭山闕。說實話,當時我的直觀感覺不是喜悅,而是悲壯;目前,“雙碳”目標又是懸在諸多地方政府頭上的“達摩克利斯之劍”,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已經點燃諸多地方政府的又一輪發展熱情,新一波的諸侯爭霸又在上演。
“經銷商”是薔薇,還是讓人生懼的“黑色曼陀羅”(注:曼陀羅花的傳說,傳說中每一株黑色曼陀羅花里都住有一位精靈,它可以幫你實現愿望,但卻有交換的條件,那就是人類的鮮血)。隨著網絡的發展,市場競爭的加劇,諸多集中區域慢慢衍生出專用汽車行業的龐大“經銷商”隊伍。筆者前幾年去梁山,廠家戲稱只要認字的就可以干銷售;近期去隨州,了解到諸多銷售上午談生意,下午去洗腳房“拉人頭”,邊洗腳邊鼓動漂亮的洗腳小妹去從事崇高的銷售行業,從而改變狹隘的人生;同時,諸多的企業銷售技巧培訓課,讓筆者禁不住往傳銷的場景去想象,或許,是筆者狹隘了。不過,筆者私下與諸多的企業老板聊天了解到,在經銷商模式下,企業的利潤越來越薄,競爭越來越亂,地方政府的稅收越來越難,政府現在面臨愛恨交加的窘境。哲學家說,存在即合理?!暗溒鸾涗N商”是企業推脫己身責任的一腔說辭,還是“黑色曼陀羅花”里住著的那位精靈?所以,目前到了行業必須自我覺醒的階段,說句不雅的話,“逼良為娼”易,“逼娼為良”難。
“知識產權”在專用汽車行業猶如沒有管制的公共汽車,行人可隨上隨下。談及此話題前,筆者先講一則小故事,筆者曾多次帶領國內專用汽車行業去國外參觀、考察,前期國外廠家熱情似火,鮮花、果盤一頓招呼,仿佛迎接遠方親人不遠萬里的到來。后,我們的技術人員拿出相機、直尺、游標卡尺,圍繞對方的樣車或仰、或臥,甚至匍匐車底,回來后不到半個月,幾乎一模一樣的樣車,有了。再后,老外像防賊一樣防著我們,現在給錢去參觀就已經很難了,再然后,殤。國內的境況比這還慘烈,筆者剛參加工作時,廠家曾經買了國外幾臺樣車進行“反設計”,結果車輛拆解后再組裝,地上剩下一堆螺絲無處安放,結果放棄;而現在,裝不上不要緊,能裝上80%就行了,反正便宜,用戶您就別太在意!所以,目前,國內近幾年圍繞專用汽車上面“專用功能”的研發、創新比較少,從近五年來國內專用汽車新產品上市的量可以清晰的看出。企業缺乏原始開發與創新就如無根之源,而缺乏對“知識產權”的保護,維權之路則更加的艱難,上述種種造就了產品附加值的不斷下降,也就有了專用汽車站在大街上吆喝賣的窘境,俗話說“no zuo no die ”,行業再不自我覺醒,就真的“die”了。
專用汽車行業之罪還有多少,筆者不禁想起葛優在日本小教堂中懺悔的黑色幽默(注:源于《非誠勿擾》),曾經的曾經也許是我們不經意犯下的錯,而當下,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十字路口,到底向左走,還是向右走,會拷問我們的靈魂!
目前,諸多地方政府尷尬,行業茫然無措,到底路在何方?筆者也在深思這一問題:
一、深層次考慮行業痛點,從產業鏈上下游找出問題所在。如,目前國內物流企業虧損不斷,“三通一達”很難看到前方的幸福,而我國物流成本較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是較高,降本增效是物流企業選擇的大方向,壓低購車成本會是其直接選項,車輛生產企業如何辦?輕量化、新能源、智能網聯、無人駕駛、子母車、租賃經營等等是目前多拉快跑,降低油耗和運營成本的有效手段,也是眾多企業的選項,我們做的是否極致,還有多少空間可挖?再如,美國多年前長途貨運車輛駕駛室的后方基本大面積加掛一截“房車”車廂,方便駕駛人員的休息,職業需要尊嚴,我們的司機呢?此外,目前很多政府職能轉化,如環衛事業承包給了民企,而不是“3P”模式,這也是隨州環衛車殺的“頭破血流”的關鍵所在,我們是在順應而不是改變,我們能否做一下改變,而不是順應呢?
二、專用汽車的專用功能和作業效率。目前,我們很多車輛都有了,基本上可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,但筆者在深思一個問題,“解決溫飽”不是當前訴求,如何高質量的生活才是目的。筆者前幾天在與一上海朋友聊天時提到一家江蘇的環衛車廠家,該廠家存在多年,產品外觀新穎、漂亮、創新、創意多年不斷,真正做到“質優價不廉”,不跟風、不殺價,產品暢銷全球20多年,專用功能和作業效率在該企業產品上體現的淋漓盡致。反觀大多數企業,還是堅持“一個便宜三個愛”的傳統思維。國外工程及作業車輛為何貴,甚至很多國家寧愿買國外的二手車也不愿買我們的新車,另,我們又為何總是不遠萬里的去參觀、學習、模仿別人,真正的“原始密碼”,我們又破解幾多?
三、賽道的選擇。近期,筆者在做相關研究時,詢問很多過去的朋友,驚訝的發現,身邊不知不覺已有十幾家的朋友脫離了這個行業,幸??偸窍嗨?,而苦難各自不同,總體的感受是這個賽道現在太難了。筆者細究,這十幾家朋友大多從事傳統半掛、環衛車系列、舉升類,產品多年難有進步和突破,企業機制僵化而傳統,過去大家吃吃喝喝笑著把錢掙了的時代一去不復返,而今天,我們怎么去選擇賽道?賽道選擇與企業理念息息相關,規?;髽I放在一邊,那個大家都懂,中小型企業如何選擇呢?新能源、應急、高速公路和高等級公路的維護與保養、醫療、文旅、城市針對性服務、新農村、新物流等等,賽道很廣,細分領域應該很多,我們的企業能否靜下心來,耐得住寂寞,真正做成“專、精、特、新”型企業,真正做到百花齊放呢?
四、地方政府的憂慮。很多的地方政府視傳統產業為“雞肋”,過去的熱情和激情正在逐步退化。聽說山東省某知名縣已負債百億,湖北省某知名市也征稅困難,這只不過是諸多地方政府困境的一個縮影。下一步政府該怎么辦?筆者想起多年前上海嘉定區政府實行的產業園企業退出機制,當年嘉定區政府官員給我算了一筆賬,我建設產業園區做到達標,需要花費多少錢,輔助工程及設施多少錢,一個工人長期居住我區,我區的公共成本攤銷要達到多少,等等累加,企業根據占地規模、企業用工人數等資源占用情況每年應該給我納稅的底線是多少,說白了,企業做小生意,我政府做大生意,達不到我的底線,只能讓企業退出我的產業區。當然,上海嘉定區具備很多的優勢,可以很多的產業選擇,當年擬發展的專用汽車產業園改成了高端印刷產業,而大多數地方政府可選擇的產業不多,可,一旦退出機制成為政府迫不得已的選項,屆時,企業又該路向何方?告誡企業要相信政府的魄力,激情總是短暫的。一句話,送予諸多的企業,“泉涸,魚相與處于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”(注:出自《莊子·大宗師》),不是我要拋棄你,而是現實太無奈!
以上,系筆者在近期做相關研究時,與企業和政府部門討論時所感所想,產業的困境和無奈正在肆虐整個汽車行業的神經,“一汽、東風”合并的言論近期又盛囂網絡,主機廠為擴展和占領市場各自絞盡腦汁,行業大企業也在紛紛鉆研更加細分的小市場,專用汽車行業更是在苦苦的堅守和觀望,未來,我們還有未來么?行業自我覺醒到了關鍵時刻。
《湖北程力官網》此文章轉載自:意無達汽車咨詢